最近恰逢女生節(jié)和婦女節(jié),有哥兒們抱怨說,他女友要求他這天必須送禮物,并且之后的“5.20”、“六一兒童節(jié)”、七夕、圣誕、元旦……禮物都不能少,否則就是不愛她。
哥兒們深感苦惱,本來靠不足萬元的月薪,茍且在深圳已經不易。要是每個節(jié)日都送禮物,還得送得體面,等到過年還能攢下多少錢?
他的消費觀念非常鮮明,這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直男——
攢錢第一,否則掙錢無意義;
送禮就要買貴的(情人節(jié)剛送了3000多元的美容儀),但物以稀為貴,經常送就失去了意義。
我給他提了個建議——
女生講求儀式感,節(jié)日還是可以過,但是形式不一定非得是送很貴的禮物;
可以給她做拿手好菜,可以帶她爬山、郊游,可以錄一首歌、寫一首詩送給她,可以親手刺一幅十字繡……
總得來說,生活需要新鮮感,但降低非必要開支,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在這樣低迷的經濟環(huán)境之下。
什么叫必要開支?
能坐公交就不打車,能做飯就少在外面吃,能AA就不請客,洗護用品好用就行,衣服鞋子好穿就行……
像什么50多塊錢的精油香皂,直男絕不會用,5塊錢的洗了也挺香,為什么要多花40多塊錢?
并且上述開支,多數(shù)直男往往會有一個賬本,逐筆記錄。
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超支項目,汗毛立刻豎起,提醒自己下個月別再亂花錢了,否則一周之內不能看喜歡的“老師”。
2017年,有電商平臺發(fā)布了一組數(shù)據(jù),稱消費能力最強的是少女,其次為兒童、少婦、老人、狗,最后是男人。
這組數(shù)據(jù)也讓“男人消費不如狗”一度成為熱議話題。
這顯然是誤會。
同樣是2017年,波士頓咨詢發(fā)布相關研究報告指出,中國男性的消費種類和額度正在飛速上升。尤其移動支付和線上消費領域,男性消費者的人均年支出高于女性,達到了10025元。
錢花在哪里了呢?相當一部分是興趣支出。
買游戲裝備也好,手辦模型也罷,或者是潮牌鞋子。這些興趣有一個非常大的共性就是,具有收藏屬性和增值空間。
直男非常重視投資,連興趣愛好都要考慮保值增值。
相機是投資,不是高消費。我一哥兒們靠出租相機,月入過萬,這是保值投資。
更不用提攢下的錢,我們連銀行都舍不得放,因為利息太低。有的人托關系都要存到信托里,或者買基金、黃金、外匯保值。
當然了,有錢一些的直男,會買房保值。
我另一個哥兒們,2015年研究生一畢業(yè),就在廣州增城買了房,買的時候首付只要不到30萬,8000元左右一平米?,F(xiàn)在翻一倍都不止了,比上班掙錢效率高多了。
一個剛畢業(yè)沒多久的研究生,怎么就能攢下接近30萬?
他告訴我,其中有一半是家里支援的,但是剩下的15萬,都是自己靠家教、獎學金、寫稿、幫人翻譯一塊錢一塊錢攢下來的。吃食堂住宿舍,都花不了多少。
和女性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不同,男性對消費的需求,通常起始于擁有一定社會地位或經濟條件趨于穩(wěn)定之后。
所以自從買了房之后,他的消費就上檔次了許多,八萬塊的名表、一萬多塊的西裝、數(shù)千元的皮鞋……
這些“高消費”,卻成為他進一步拓展業(yè)務的“社交貨幣”。
他的收入,反而增長得比以前還快。
直男并不摳門,只是更加注重長遠。
我們會做賬,我們注重財產增值,我們講求用消費提高品味,進而尋求更多的商業(yè)機會。
這還是已經掌握了“財政大權”的直男,至于失去財權的直男,根本就沒錢可摳嘛!
評論7